当前位置:首页 -> 诗人作者:>岑参的生平作品成就

岑参的生平作品成就

副标题:岑参  分类:【诗人作者】  关注:0次  分享到:


本文是岑参生平简介作品成就等内容,主要内容为唐代,江陵人岑参(公元715年—769年),江陵人,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少年孤贫,历经人生曲折,终于在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以第二名进士及第,步入仕途,这时已年届30了岑参为官20多年,一直远离故乡,最后病逝于蜀中这位荆楚才子浪迹天涯,沉浮宦海,从未中断过对故乡的思念,“独鹤唳江月,孤帆凌楚云”,表达了独在异地的诗人情萦故里,魂系楚天……等

唐代岑参简介

岑参 姓名:岑参 名号:
性别民族:男- 朝代:唐代
籍贯:江陵人 生卒:公元715年--769年
评价或成就:
作品:

岑参(公元715年—769年),江陵人,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。

他少年孤贫,历经人生曲折,终于在天宝三载(公元744年)以第二名进士及第,步入仕途,这时已年届30了。

岑参为官20多年,一直远离故乡,最后病逝于蜀中。

这位荆楚才子浪迹天涯,沉浮宦海,从未中断过对故乡的思念,“独鹤唳江月,孤帆凌楚云”,表达了独在异地的诗人情萦故里,魂系楚天。

友人赴江陵作官,勾起他对故乡的怀念,以致“悔系腰间绶”。

晚年在四川,“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(曲)”,“此曲弹未半”,就使“楚客肠欲断,湘妃泪斑斑”了。

然而岑参怀念故乡并不是甘作毫无鸿鹄之志的燕雀,而是由对故乡的爱恋,激发起男儿的情怀。

他“送费子归武昌”,发自内心谈到“秋来倍忆武昌鱼”,追述自己“曾随上将过祈连,离家十年恒在边”,而家乡已经是“江上故园空四壁”了。

在送费子“高秋八月归南楚,东门一壶聊出祖”之时,岑参告诫:“勿叹蹉跎白发新,应须守道勿羞贫。

男儿何必恋妻子,莫向江中老却人。

”“男儿何必恋妻子,莫向江中老却人”,这才是岑参赞赏的热血男儿豪迈气势,如同他的名言“功名只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”一样,直抒胸襟,气贯长虹。

只有这样不忘故乡荆楚而又功名马上取的“英雄一丈夫”,才能写出瑰丽奇特的边塞诗篇。


岑参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,曾两度从戎出塞,留下了永垂诗坛的边塞诗,此点人所共知,我们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,岑参的边塞诗与内地荆楚的关系。


杜甫说:“岑参兄弟皆好奇”,不仅人好奇,他的诗也体现了好奇的特点,例如千古传诵的名篇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,处处蕴含着奇思妙想。

其诗的开篇就奇突: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”岑参写北方飞雪,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,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,而且梨花盛开时的花团锦簇恰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,这一浪漫奇妙的想象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。

如果不是出生在南国,深受荆楚传神文化的熏陶,怕是写不出这奇绝的咏雪千古名句。


说岑参受楚文化的熏陶决非臆断,我们从他的瑰丽诗篇中可以找到踪迹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岑参在异乡直接写故里的诗大约14 首,他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荆楚先贤、历史故事、自然风光、人文景观。

诗中洋溢着对荆楚激烈的情感,在岑参心中,故乡总是生机勃勃,推陈出新。

他送落第进士游荆南,用“山店橘花发,江城枫叶新”的诗句启迪落榜者振作精神,弃旧图新;他送友人赴江陵作官,即令是“楚山秋”之际,依然也出“新”——“新橘香官舍”,以激励友人扬起“征帆”。

到底是荆楚才子,岑参深得荆楚文化的神韵,所以无论是在塞外大漠,还是在巴山蜀水,他写下的诗都表现出“清新奇逸”(胡诮麟《诗薮》)的特色,形成“超拔孤秀,度越常情”的“风骨”(《唐才子传》卷3)。

不妨说,这正是岑诗蕴含的楚风骚韵之所在。


当然以上只是就岑参诗成就的一个侧面而言,并不是由此涵盖他的所有方面。

事实上盛唐时代的开放性、社会的某种程度的宽容性、多元性,以及岑参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环境等等,都是岑诗风骨形成的重要因素,不过这已超出本书的论及范围了。

点击搜索:岑参相关内容

相关内容